十年前,他们是二十出头的热血青年,初入职场,探寻目标和方向;十年后,他们在各自岗位承担着重要角色。中国化工集团承载着他们的青春,在十年间他们不断踏上新的台阶。在集团公司成立十周年之际,这第一批青年化工人在阳光明媚的春日午后相聚在一起,畅所欲言,回顾自己与集团公司共同走过的那段岁月。
记者:10年前,就业形势还可以,当时还有其他选择吗?为何最终选择加入中国化工?
乔丽坤:研究生最后一年,当时正在做一个研究课题,有机会毕业后留校,导师也推荐我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但是我当时觉得对我而言学校的职业前景有些单调,我能从我的老师身上看到自己多年以后的样子,我不想这样,所以我选择来企业工作。现在回过头来看,我认为我的选择是正确的。和当年留校的同学相比,我觉得自己的视野更宽,做的事情也更能让我有成就感。
张洁亮:大四考研失利,刚好集团到学校来招聘,当时觉得化工是一个很有前景的行业。记得2004年来集团面试,当时集团的办公楼是周边最高的,有“中关村第一楼”之称,有种“一览众楼小”的感觉。那时候虽然没有央企这一说,但国字头的大集团,也还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孙继波:2004年之前我就在蓝星工作了,主要从事电脑网络维护的工作,算是从基层踏踏实实做起吧。因为机缘巧合,集团刚成立的时候,我被借调来集团工作3个月,当时集团正好需要一个懂it的人,三个月后我就正式成为集团的一员了。
张涛:刚毕业时也有一些其他企业的offer,比如立邦漆、中芯国际等,但自己是化工大学毕业的,也很热爱化工行业。面试的时候就觉得这单位靠谱,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高端大气上档次”!
柏巍:研究生毕业本来准备出国,但因为一些客观原因最终没有成行,之后就给中国化工投了简历,因为本硕都学的是化学工程,所以一步步通过面试,顺理成章就成了中国化工的一员。
于宁:我和柏巍是大学同学,情况差不多,中石油有一个大连的工作机会,但还是想来北京,当然加上对化工行业的热爱,觉得中国化工是一个化工行业的大集团,所以就加入了。我们那时候总共有10个人,一个部门分一个,我被分到了办公室工作。
记者:你觉得进入集团十年来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于宁:这十年里,我有五年在基层工作,这五年的基层经验是我最大的收获。在基层,即便是一个小小的包装用编织袋,都可能存在多方博弈的利益关系。企业就是一个由各种利益结点串起来的大系统,可以说每个结点都有故事,只有真正在企业锻炼过,才能更好地厘清其中关系,才能管理好企业。在基层,我始终记得任总对我们说过的话,一定要多吃苦,学会受气。这五年的锻炼,让我学会了更好地与基层干部职工沟通,虚心向别人学习,这个过程我成长得很快。
张洁亮:工作上学到很多,同时在工作中,认识了我媳妇,建立了幸福美满的家庭。2007年我在集团信息化项目组工作,后来项目组来了几个当年的实习生,其中就有我媳妇。当时十几个人的团队,大家相处都非常融洽,也很巧,我和她是一个小组的,随着项目的开展和推进,我俩之间就擦出了爱情的火花。
除了收获爱情,在工作上的所得更多了。这十年我对公司尊龙凯时网址的文化的认识更深入,也更认同,特别是“事在人为”,,现在集团上了很多it项目,我们的任务越来越多,人却越来越少,要一个人盯好几个项目,当一些工作停滞不前的时候,我总是用事在人为激励自己,遇见困难不犯怵。
还有,就是计划性。因为it项目都是项目制管理,计划性非常强,我养成了好的习惯,就连生活中去哪旅游,我都会用项目制的计划性思维好好梳理、执行。
唯一遗憾的是少了几次基层锻炼的机会,所以我很羡慕于宁他们。
乔丽坤:刚进集团时,多少还有点浮躁,十年的历练,从一个青涩的学生成长为具备一定职业素养的员工,现在做事很踏实了。这十年里,业务能力提升很快,自己的视野不断开阔,尤其是处理一些复杂的事情,在工作中积累了一套完善的方法和体系,知道如何把复杂的事情一步步拆解,这也成了我的核心竞争力,现在面对工作也更自信了。
张涛:这十年,我觉得自己从思想上变成熟了,甚至升华了。“细节决定成败、实事求是、为人民服务”这些词不再是一个个口号,我觉得在工作里,我会一直想着要把它们落到实处。任总推荐我们读“毛选”,我从中学到很多哲学方法,也在工作和生活中进行了实践。
孙继波:刚到集团的时候,集团在it这一领域还有很多空白。但任总很支持it工作,那时候蓝星三层楼的网络建设投入10几万,集团四层楼,投了将近200万。2006年我们和源讯合作,让我有机会与国际一流公司一起工作,自己的视野完全被打开,业务上进步很大。随着这些年的工作实践,集团it工作早就不是为了it而it,而是真正的与业务相结合,为业务发展提供支撑。
柏巍:我想说两点,一是平台,二是阅历。中国化工是一个高水准并且极富亲和力的平台,特别是亲和的氛围,对于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来说,完全可以从校园到职场实现平稳过渡。这里的人际关系简单,评价一个人的方式就是看能力,不玩儿虚的。同事之间说话也不拐弯抹角,互相协助。另一方面,公司给予我极其丰富的阅历,作为刚入司不久的年轻人就能和国际顶尖投行、咨询公司直接交流,和他们一起完成项目,接触到最前沿的行业知识,学习到更多国际化大公司的理念,对于新人来讲,是非常难得的。
记者:这十年中,你印象最深刻的、亲身经历或参与的重大工作或事件是什么?
张洁亮:公司成立初期信息化程度很低,但是任总当时极具前瞻性地给予信息化很大的支持,我们也就热火朝天一件件做起来,从原来的零业务系统,到现在的广域网、数据服务中心、erp,我们在中央企业信息化评级中,从c升级到a,这些都是我作为一个十年化工人一步步亲历和见证的,我为能在这个进程中,为公司尽一点绵薄之力,特别欣慰。
乔丽坤:集团十二五规划的时候,请麦肯锡来做战略咨询,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了“3 1”的产业战略方向,我也对公司的十二五规划有了更多了解,能够深入参与到集团的十二五规划制定,让我感觉自己的工作很有价值。在这一过程中,我的业务能力和知识面有了突飞猛进的提升。正如麦肯锡说,他们能给客户带来结构化的思维、国际化的视野和跨行业的经验,而正是公司给我的这个工作机会和平台,让我学到了结构化的思维、国际化的视野和跨行业的经验。
于宁:2009年,我代表公司驻法工作一年。在这一年里,我系统地学习了有机硅的生产工艺,并把法国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引入咱们国内企业,消化吸收后再创新。后来,星火的上游装置逐步建立起来,我也能更科学、更专业地对新员工进行生产工艺培训,参与组建新的分厂、编制sop、原料采购等。现在我也算是这方面的行家了,同事有什么相关问题都来问我。
张涛:在科技处工作有很多锻炼机会。现在我对整套科技项目管理的体系很了解。因为这些年科技处承担了很多国家级别的科技项目管理,比如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863计划,先后组织和承担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重大技术创新及产业化项目等20多个国家级的大项目,虽然有些项目风险不小,但确实能为集团创造收益,每一次出成果的时候,我都特别有成就感。前一阵儿,石化行业的科技部门有一个研讨会,轮到我们公司负责组织,虽然其他几家企业条件好,企业领导们都坐着高级轿车来开会,但对工作的思考,我们相对更深入。我们是完全充分竞争企业,全靠自己这么一点点拼,一点点赶,才能有今天的成绩。
柏巍:我在蓝星参与了组织变革项目,也是请麦肯锡做咨询,帮助公司梳理人事流程。项目进行的一个多月时间里,我和麦肯锡团队一起工作,深深感受到国际化咨询公司的办事效率和能力,学到很多。还有印象深刻的就是刚入司不久,我就有幸参与了收购凯诺斯的谈判,虽然当时我的主要任务是整理资料和翻译,但亲历和目睹那种上嘴唇下嘴唇一碰就是几百万美元的差价的谈判场面,确实让我震撼,到现在都记忆犹新。这也是为什么我说集团能给年轻人带来很高的平台和丰富的阅历。
记者:对未来,你们的个人愿景是什么?
张洁亮:十年来,自己的成长也算是一步一个脚印,希望今后能够不断深化对业务的学习,能够成为在自己专业领域内的行家。
乔丽坤:我希望能够提高个人竞争力,成为一名对公司有价值的员工。“有价值”这三个字虽然说起来不难,但要真正做到,还需更长久的努力。
于宁:我的愿望很简单,作为一个十年的老化工人,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为公司“3 1”产业战略格局形成做出自己的贡献。
张涛:我想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说说。从纵向上说,希望自己现在的本职工作能够做得更加深入、更加透彻;从横向上,希望不断拓宽科技管理工作的宽度,使科技管理能够与财务管理、资产管理结合得更好。
孙继波:我觉得自己不适合做领导型人才,更喜欢专研业务。我希望自己能够成为it领域内精通业务的专家,努力成为公司的专家型人才。
柏巍:我现在主要在蓝星从事人力资源工作,我也很感兴趣。我希望能从人才的使用、培养和调配上,给公司带来更多价值,让公司成为受人尊重的公司,让我们每个员工成为受人尊重的职场人。
访谈对象简介:
乔丽坤: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先后任职于集团公司资产部、政策法规部、规划发展部,曾在双喜轮胎、沈阳化工、蓝星机械锻炼。
孙继波: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目前北京化工大学mba在读,先后任职于集团公司信息企划部、信息部、管信部。
张涛:毕业于北京化工大学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先后任职于集团公司资产部、科技部,曾在河北辛集、黎明院、蓝星化工、风神轮胎、西南院锻炼。
于宁: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先后任职于集团办公室、规划发展部、生产经营办,曾在沈阳化工、江西星火、bsi锻炼。
张洁亮:毕业于北京化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目前对外经贸大学mba在读,2004年起任职于集团公司管信部至今,曾在蓝星西北分公司、昊华鸿鹤锻炼。
柏巍: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工程专业,获得香港公开大学mba学位,先后任职于集团国际部、办公室、蓝星人力办,曾在中昊晨光、山东东大、蓝星硅材厂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