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历程,与中国化工共成长
——山东昌邑石化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常务副总经理张树生访谈
本报特约记者 徐国栋
十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但对中国化工集团公司来说,这十年,是成长与发展的十年。十年巨变,十载辉煌,作为企业负责人的老总们都无比激动、感慨颇深。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我们对昌邑石化党委书记、常务副总经理张树生进行了采访。
徐国栋:2014年5月9日是一个平常而又不平凡的日子,是我们中国化工10周岁生日,作为昌邑石化的老总,您有什么样的感受和想法?
张树生:首先,祝贺中国化工集团公司成立十周年,这是非常令我们每一个人自豪和兴奋的大事。作为一名中国化工人,我有幸亲历集团公司的发展,更有幸伴随着集团公司一起成长。十年间,集团公司从成立到发展,从发展到繁荣,一步一个脚印,中国化工人用自己的勤劳和付出诠释着锲而不舍、孜孜追求的企业精神。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真心祝愿集团公司生日快乐,愿我们集团在建设国际一流化工企业基础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昌邑石化自加入集团公司以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地方炼油民营企业,一跃发展成为一个国有大型石化企业。公司的产品由单一的汽柴油,扩展到苯、甲苯等十几种油品及化工品种。昌邑石化2005年加工量只有50万吨,销售收入不足25亿元,而2013年加工量已达到450万吨,销售收入已超过250亿元。
徐国栋:当年昌邑石化加入集团公司是什么情况?为什么会选择加入集团公司?
张树生:昌邑石化1986年建厂,仅有一套15万吨/年的常减压装置,年利税不到100万元。1999年企业进行了改制,当时企业面临生产规模小、产品单一、原料供应受限、装置不能满负荷生产、资金短缺等诸多困难。在这种严峻形势下,2005年7月,中国化工集团毅然对昌邑石化进行资产重组,使昌邑石化顺利成为集团公司权属企业,从此昌邑石化突破地域性限制,由地方炼油企业大步向现代石化企业迈进。
徐国栋:昌邑石化加入集团公司后有什么可喜的变化,具体有哪几方面呢?
张树生:一是企业规模迅速扩大、企业竞争力显著提高。昌邑石化目前占地5000余亩,资产总额130亿元,规模是建厂初期的几十倍。公司由建厂时的1套装置,扩大到现在的22套,今年销售收入预计可达到300亿元。特别是今年公司新投产的100万吨连续重整装置引进国际最先进技术更是将产业链延展至高辛烷值汽油、苯、甲苯、二甲苯等化工品领域,极大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是企业管理日益精细化。2011年8月,经过组织机构管理变革,昌邑石化将原有40个部门精简至23个,中层以上干部从82人减少到66人,本科以上学历从占比不足10%提高到36%,人数少了,但整体素质提高了,工作效率大大提高。2014年3月,昌邑石化成立了七个“深化精益管理、提升企业效益和发展质量”优化攻关领导小组,提高了装置运行能力和运行质量。
三是企业信息化程度不断增强,协同效应大幅提升。自2010年10月以来,在油气总公司的指导和帮助下,昌邑石化的基础网络建设、erp系统、oa系统和实施数据库系统等项目相继成功上线。譬如,实施数据库系统实现了管理人员可以远程实时监控生产及经营数据,生产调度人员可以对装置、罐区进行及时的响应,质量管理人员可以实时监控重要控制参数,安全环保部门可以利用历史数据对事故进行及时的分析和回溯,计划及统计人员可以实时查看各种统计、分析报表,销售、计量、采购等部门可以实时查看地磅、自动装车系统的数据等。
徐国栋:中国化工成立十周年,您作为一名中国化工人,可以分享一下您最大的收获吗?
张树生:回望过去的成长,我收获了很多,也留下了不少难忘的回忆。我总是在想,如果把一个企业比喻成一个人,在成长和壮大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难以计数的风雨坎坷。企业发展壮大的路上满布我们每一名员工的坚实脚印,失去“人”,“企”就变成了“止”,这才是“以人为本”企业理念的最生动表现。记得刚加入公司的时候,当时的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技术人员,我当时的想法也很简单,就是如何用我所学的技术更好地做好工作,为企业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也许就是这一个简单的想法,我不断自我加压,通过努力,企业也给了我非常好的机会和平台。一个人人生价值的实现与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我对自己的要求永远都是站得更高一些,做的更认真一些,做人更低调一些。我们每个人只有把自己和公司紧紧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实现双赢。
徐国栋:昌邑石化下一步的发展愿景是什么?您对集团公司和油气公司的下一个十年有什么建议?
张树生:“十二五”以来,石油和化学工业的内外部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昌邑石化将一如既往地贯彻集团公司指示精神,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加快中国化工山东基地项目建设,将发展重点转向化工新材料、基础化学品等领域,把绿色低碳作为主流发展模式,努力抓住结构调整的机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拓发展和转型升级的新局面。
十年的发展,十年的跨越,与集团公司共同发展,是我对集团公司十周年表达的美好的祝愿。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时代,集团公司一定能围绕成为国际一流化工企业的目标,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结构调整,持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我相信:我们集团的明天会更好!
中国化工,启梦和圆梦的舞台
本报特约记者 刘英良
张士龙,2004年加入辛集化工,先后做过锅炉工、司质工和中层管理人员,现任贵州天柱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办公室主任,谈到中国化工和自己在企业的这十年历程,他感触很深。
一、你认为这十年中企业有哪些变化?
我认为这十年是企业发展变化最快的十年。像辛集化工这样的老国企在中国化工集团公司有许多家,她们有的是在建国前就成立了,已经有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在一段时期,这些企业曾经有过辉煌,被誉为地方的“明星企业”或“支柱企业”。但是在进入市场经济后,随着民营企业的兴起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这些企业的市场主导作用在逐渐降低,辛集化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也遇到了同样的难题。但是自2004年并入中国化工集团公司后,在集团公司的指引下,辛集化工积极调整战略发展模式和经营管理思路,先后实施了原材料基地建厂、建设精细化工园区等建设项目,实施了提升管理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使企业实现了从原来的粗放式管理到精细化管理模式的转型,并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目前,有多家所属企业依靠积极发挥自身优势逐步壮大,成为所属行业的“排头兵”和“标杆企业”。十年间,企业职工的平均收入实现了翻番,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你感觉自己在这十年里发生了哪些变化和进步?带给你什么样的启示?
回首这十年,我认为是自己在中国化工锻炼和成长的十年。这十年,我从车间里一名普普通通的操作工人成为一名中层管理人员,连自己也不敢相信。记得十年前,我还在车间里当一名工人,每天面对着同一台机器,重复着一成不变的工作,当时的工作环境比现在要差许多,又脏又累,虽然我一直努力工作,但也没有做出什么成绩。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和我一起工作的一个同事因为平时爱好写作而被借调到办公室去做宣传了。我当时很羡慕他,也就开始学他,自己找了几本文学书开始读,一来二去,渐渐地喜欢上了文学,读书成了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2004年,我被调到辛集化工日新公司去工作。那里的学习氛围很好,在那里,我写的一篇稿件第一次得到车间领导的肯定。2006年加入贵州天柱公司,那时,公司里缺少一位搞宣传的,我就和其他几位一起报名了,通过认真的考核筛选,真没想到我这个普通的工人居然被选中了。从此,我更加勤奋地工作学习,一晃几年过去了,我也从办公室的一名职员升到了主任的位置。在这里,我有几句话与大家共勉:“中国化工集团公司给我们每个人都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每个人的机遇都是平等的,但机遇只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成功一样可以复制,只有知识才能够改变人的命运”;“只要你肯付出、肯学习,就一定会有回报,什么时候都不算晚”。
三、你对企业今后发展有哪些看法?你认为今后自己该怎样做?
我希望中国化工在下一个十年更强大、更辉煌,进入世界百强企业;我希望中国化工集团今后在安全、环保、节能方面做到世界领先;我希望有更多的新生力量加入到我们企业,与我们一起并肩战斗!
打造“百年企业”和“世界百强企业”的愿景不是靠喊出来的,而是要靠我们每名员工勇往直前、真抓实干做出来的。我们每个人不管在哪个岗位都应该尽职尽责努力地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同时不断地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发挥自己的最大能力。加油吧!中国化工;加油吧!每一个中国化工人。
用平常心工作二十年的女销售员
—— 记安邦电化外贸部徐红芳
本报特约记者 王照东
采访者:公司中不仅有非常出色的男职工,优秀的女职工也非常多,安邦电化国际贸易部的徐红芳就是其中的一位。今天我们有幸采访到了徐红芳,请问徐红芳您是什么时候来公司工作的?
徐红芳:我正式到公司工作是在1994年,一开始在车间工作,后来到国际贸易部做单证,现在从事外贸销售工作,转眼间已经过去20年了,自己也变老了……呵呵。我读的是英语专业,因为当时公司熟练掌握英语的人不是很多,我就有幸从事了国际贸易工作。
采访者:二十年基本从事一个方面的工作,对一个人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但同时也是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不断提升,请问,您现在对外贸工作一定非常有经验了吧,能不能简单的介绍一下您的工作经历?
徐红芳:其实来公司几年后,我主要从事外贸的单证工作,包括一切外销的工作,以前由于网络还没有普及,因此所有出口货物的备货计划、船期的安排、产品的报关、核销单网上备案、出口货物保险和产地证的办理、信用证的审核……全部都是使用人工进行核对,而且所有的英文单词都不能出现一丝的错误,否则都会被退回来,如果错过了报关时间,很可能会导致这一笔生意的失败。
采访者:听上去真是一份既有趣又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那么您在这么多年是怎么做到工作上基本不出现错误的呢?
徐红芳:既然做一行就要爱一行,说白了就是工作中要保持严谨的态度,一开始刚接触对外贸易工作的时候,我心里也是非常的忐忑,因此我在刚上班的时候经常是加班加点,在空余时间多看一些对外贸易的书籍,长期从事一项工作,业务能力自然就上来了。
采访者:现在公司每年都有很多新人来,每一个人都带有激情,想在事业上干出一份成就,作为一名非常有经验的员工,您能不能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经验。
徐红芳:其实我看到现在公司的年轻人,是非常羡慕的,因为我曾经在年轻的时候和他们一样也是充满了活力,也是带着激情来工作的,但是现在很多年轻人沉不下心来。和我们那个年代相比,现在年轻人在沟通能力和业务能力是普遍比较强的,但是在学知识的时候,不够沉稳,要想干好一件事情就不得不了解到事情的本质,而现在的年轻人比较浮躁,所以我建议他们首先要能够用心做事,坚持下去,以后一定能超过我们。
采访者:您谦虚了(笑),我知道您是一位职业女性,那么在家庭和事业之中,您是如何在这两个方面保持平衡的呢?能不能跟我们分享一点您的方法。
徐红芳:其实我认为不管是家庭还是事业,都需要用心去经营,在家庭要给家人自己的爱,在工作中要将自己的激情投入其中,和同事需要积极的进行沟通,遇到了困难不要放弃,要相信总是能够找到解决的办法,遇到了工作上的喜悦,及时的和人分享,这就是我仅能给出的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采访者:谢谢您的建议。
在创新变革中成长
—— 青岛安邦石化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王延生访谈
本报通讯员 郭双燕
王延生同志1993年大学毕业即进入蓝星化学清洗,现任青岛安邦石化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常务副总经理,在中国化工成立十周年之际,我们请他谈谈中国化工十年的变化。
郭双燕:您是如何走进化工的?大致谈谈您的工作经历。
王延生:1993年大学毕业,被招聘进了中国蓝星化学清洗总公司,中国化工成立后,主要在油气总公司所属天津、蓬莱、青岛等地工作。
郭双燕:您觉得在中国化工最大的成长或者收获是什么?
王延生:截至现在,我的全部工作经历都是在蓝星和中国化工,是中国化工教会了我做人做事,是中国化工独特的尊龙凯时网址的文化让我不断成长、发展,它已深深根植于我心。
郭双燕:您指的中国化工独特的尊龙凯时网址的文化是什么?
王延生:我个人认为,简单来说,就是善于学习和开放的氛围、含蓄和包容的气质、不断坚持和事在人为的理念所形成的尊龙凯时网址的文化。
郭双燕: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呢?
王延生:中国化工这十年,可以用“摸爬滚打”来形容。“摸”,经济危机时,为了不将大量富余人员推向社会,摸索着成立马兰拉面公司,是化工的努力带领我们度过了难关;“爬”,坚持发展化工材料,有机硅、聚甲醛、聚苯醚等等产品的生产,填补了一项项国内空白,哪一项都凝聚我们不怕跌倒,爬起再干,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气概;“滚”,扩展海外业务市场,收购安迪苏、挪威埃肯等公司,将中国化工的业务做到了国际市场,同时也引入了国外很多先进的管理经验,犹如滚雪球一般;“打”,化工没有资源,没有零售终端,仅有的就是勇于打拼的精神,通过努力坚持,连续三年成为世界五百强,全球化工100强排名第八。正是这种“学习、坚持、开放、包容、含蓄和事在人为”的尊龙凯时网址的文化成为我工作、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只要中国化工的尊龙凯时网址的文化生生不息,我们就能实现梦想。
郭双燕:您从一毕业就进入了蓝星,随后又进入了中国化工,伴随着中国化工的发展一路走来,说说您眼中的中国化工(油气总公司)的变化吧。
王延生:看中国化工这十年,年年有飞跃,连续三年进入世界500强,全球化工100强排名第八。再看业务板块的整合和发展战略的调整,发展定位从“老化工、新材料”到现在的“新科学、新未来”,将六大业务板块逐渐调整为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加基础化工,即“3 1”的主业定位,无一不体现着化工的变革和发展。油气总公司几年来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销售收入突破千亿元;成功获得国家原油进口指标;成立新加坡公司;引进战略投资,完成了股份制改造。
近几年,集团公司和油气总公司都在不断创新中求变革;这几天,我又认真的学习了任总每年在集团成立日发表的文章,改革、创新、领导力、文化建设等等都是总经理的谆谆教诲,从《走出去,中国化工破冰之行》、《做负责任的企业公民》到《危机下的领导力》、《变革中成长》,还有成立十周年发表的《大时代的艰难抉择》,九篇文章,就相当于看到了中国化工的变革史,集团变大变强了,竞争力也越来越强了,我们也更加自信了!
郭双燕:您对公司的发展以及中国化工(油气总公司)的发展有何展望?
王延生:打造“百年企业”是咱化工人亘古不变的梦想,现在面临的是新技术和深化改革两大主题来推动企业加速洗牌的大时代背景(引任总文中语),集团公司已经准备并开始改革,集团公司2014年提出“调结构、保增长”,油气总公司提出“精益管理、提升效益”都是与“化工梦”一脉相承。青岛安邦也要在集团公司和油气总公司的领导下,不断探索适合本企业特色的新路子,因周边既有中石化大炼油,又有系统内大企业,我们就要扬长避短,定好位,大力发展新型的互联网经营,在营销、引资及实现混合经济方面有所突破。
“十年化工”,“百年企业”,我们在追梦的路上远行。
风雨十年,这个舞台给了我们精彩
—— 益阳橡机劳模畅谈十年感想
本报通讯员 陈建绥
益阳橡机归口中国化工集团公司十年,企业培养成长了一批全国、省级、市级劳动模范,她(他)们继承了老一代劳模精神,又把做新时代知识型员工作为共同的理想与追求。他们无论学历高低,无论岗位异同,在求知的路上,个个争先恐后,永远向前,为公司广大员工树立了好榜样。我们采访了“辉志星华”劳模工作室的四位劳模,听她(他)们畅谈十年来的生活与工作经历的感想,并记录下来。
采访者:你作为公司的一名维修电工,十年来,你对企业的发展与个人的成长有什么感悟?
杨辉:企业发展的十年,也是我个人迅速成长的十年黄金期,从青涩走向成熟。在我们这个有千余名员工的企业,连续十年,涌现出了数名劳模,我也是其中的一员,公司还在2012年成立了以我们的名字命名的“辉志星华”劳模工作室。我是幸运的,其实公司还有许许多多像我一样奋战在工作一线的员工——他们同样默默无闻、任劳任怨地为企业做着奉献。当我到北京站在全国劳模领奖台上的那一刻,我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念,只要自己付出了,也会有收获!在中国化工这个大舞台上,我施展了自己的才华,企业也给予了我莫大的荣誉,以后将一如既住地永葆劳模本色,以公司为家,为企业新的发展尽心尽力。
采访者:十年来,国际风云变化,你对公司国际化定位有什么感想?
彭志深:作为一名科研开发工作者,我从一名普通技术员成长为公司主打产品密炼机开发项目负责人,领略了公司从十年前销售额最初的几千万元增长到目前近十亿的销售收入的发展艰辛与荣耀;领略到公司在世界橡胶机械行业内从榜上无名到稳居前十的欣喜和产品享誉全球的自豪;领略到中国化工联合橡胶机械企业国外产品参展收获良多的惊喜;领略了技术人员到国外客户厂家交流必带英文翻译到技术人员全部流程自个完全搞定的便捷;领略了站在中国化工这个高起点的平台上,公司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的幸运。这一切的一切,正是公司沿着中国化工国际发展的大方向纵深发展,其艰辛与困苦、荣耀与光辉都与企业息息相连。“打造世界级优秀橡机供应商”是公司永恒的追求,我将与企业并肩作战,务实创新,为中国密炼机的进一步发展做出努力,也祝愿企业在国际化道路上走得更高、更远!
采访者:这十年,企业坚持实行学习创新型管理,你有什么感受?
焦建星:我是一名镗工操作者,从1997年大学毕业参加工作至今,一直操作着一台上亿元的数控设备,工作以来最大的感受是:我的生活是充实的,看书学习成为了我每天的必修课,这源于公司给我们员工搭建了一个好的学习平台,并制定了红头文件。公司人力资源部于2005年出台红头文件,公司员工凡是进行深造学习的花费给予一定的学费报销或奖励,这极大地鼓舞了我们这些青年员工学习技术的干劲。我参加过中国化工集团组织的班组长远程培训,参加过公司组织的大大小小的各项技能培训,公司还会经常从外面请名师来公司一线直接授课,我从每一次的学习中都收获颇多。中国化工倡导员工争做复合型人才,我会努力提升综合素养,且行且珍惜这美好的工作学习环境,相信厚积薄发的道理。
采访者:十年来,对企业不断提升倡导的尊龙凯时网址的文化,你有什么感觉?
夏芬华:作为公司的一名女工,我一直扎根在一线,深深地受到尊龙凯时网址的文化的熏陶感染,受到公司的培养和教育,让我这个一直成长在橡机家属院内的小女孩,无时不刻都感觉到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与爱。公司有着浓厚的尊龙凯时网址的文化积淀,倡导“蚂蚁啃骨头精神”为筋脉的特色文化,鼓舞了我不断向前的斗志;“团结、忠诚、笃学、创新”的尊龙凯时网址的文化,让我感觉到公司这个大集体的严谨;“安全、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的6s文化,让我每天感觉到这些是我每天必需做到的事情,一言一行也无不渗透着公司的一种文化气息。生活在中国化工这个大家庭中,我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