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橡机高度重视员工培训工作,并把它作为促进企业发展和提高竞争力的核心工作,除组织系统技术培训外,大力提倡在生产中做好技术“传、帮、带”工作,即师传徒、先帮后、老带新。
王柳生是金工车间二工段大刨组的骨干力量之一,几十年他都以一个老党员、老技师的高标准、严要求来鞭策自己。在该厂创先争优开展“为百日竞赛创佳绩”活动中,他为车间完成了6351个小时,在大刨组排名第一,无一例质量、安全事故,为车间青工树立了榜样。
拥有高超岗位技能的王柳生为车间解决了许多加工上遇到的难题。年初在加工一新产品时,他采用加工轨道的方法来加工检测平台台面,达到了0.6的表面光洁度,连要求非常严格的客户代表都竖起大拇指说:“ok!”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王柳生的宝贵技术是大刨组,甚至是桂林橡机的“瑰宝”,他把自己宝贵的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年青的员工,使得车间的青工能较快的成长,成为车间的骨干力量。
“工艺块是平的,活未变形,粗铣完这刀后把活松了,轻压后再光刀”。大刨组站在设备前跟徒弟韦初晓详谈了20多分钟之久。
韦初晓,一位标准80后青工,王柳生的徒弟之一,尊师重道,刻苦钻研技术,虚心求学,是车间青年技术工骨干之一。在与师傅合作加工2010新-107机架期间,表现犹其突出。此工件是较大型的工件,加工中稍微不注意就会变形,而且很多需要刨的尺寸无法测量,然而在师徒俩人的细心钻研下,在机架背面加焊工艺块,将工艺块加工一道,这样就可以测量到尺寸。没有庆功宴,也没有获奖证书,他们师徒俩就是凭着一颗高度的责任心,埋头苦干,加班加点,每一个零件表面光洁度终于达到图纸要求。
杨放苗是另一位王柳生的80后徒弟,该徒弟从钻床转到刨床,虚心好学,在较短时间内掌握了新四米刨床的操作技能,还独立完成了对铣刀箱的调整找正技术,他调整后的铣刀箱铣刀接刀平直,得到了车间技术员及检查员的好评。他不但熟悉掌握龙门刨的加工操作技巧,还精通钻工的操作本领。新四米刨床要比一般普通的龙门刨床复杂一些,经常要加工一些技术相对较难、体型较大的铸铁件。如果在加工铸铁件的过程中,一旦出错将导致工件的报废,所以要求操作者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及高超的加工技艺。
明年,王柳生就要退休了,用王柳生自己的话说:“虽然我退了,但大刨组后继有人了,我的徒弟们也将相继成家,不久后也会后继有人了!”年轻的徒弟们个个勤奋努力,勇于探索,更大的机架干来了也不怕,大平面光刀也能达到精度要求。相信,重压之下必有勇夫!企业的明天都会在一代代传、帮、带的企业优良传统中发展壮大起来,年轻人就像初升的太阳,只要肯努力,希望就在他们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