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大块头要有大智慧”-尊龙凯时网址

国资动态
来源: 新华网 时间: 2013-11-25

  对于上半年利润增长18.2%的靓丽数据,黄淑和有着清醒的认识,他认为应该肯定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下称“国资委”)和央企所付出的艰苦努力,但更应想到下半年及未来,央企的发展环境仍十分险峻。

  早年在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从事综合经济工作的黄淑和,对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有一种本能的敏感,他认为应该将央企的发展放到更大的经济背景中去考量,在中国传统经济比较优势逐渐丧失的大背景下,央企必须居安思危。

  他不止一次地提醒各中央企业的负责人,央企的传统比较优势同样正在逐步丧失,世界经济正在经历深刻转型,转型升级这道坎,国资委管理的113家央企每一家都要迈过去,谁迈不过去谁就将被市场淘汰。这些年国资委利用考核这个指挥棒力促转型升级,比如“研发投入视同利润”就是最为明显的一条政策。

  历经10年宏观经济管理和10年国有资产监管的黄淑和认为,当下中国经济正在爬大坡、陡坡,当前最为棘手的四大课题是“转型升级”、“地方债务”、“房地产”和“金融改革”。未来中国经济的根本出路还在于要坚持“改革”和“开放”这四个字并体现新的智慧。

  具体到国资监管领域,黄淑和认为央企要清理包袱轻装上阵,深度进行自身改革及管理提升,进一步转变自身体制机制,实现转型升级。如能做好这四篇文章,央企将保持自己的活力和生命力,但这不是一蹴而就的易事,可能需要若干年的砥砺奋进。
  “18.2%”的欣喜与隐忧

  2013年上半年中央企业实现的利润总额是6315.2亿元,同比增长18.2%;与去年上半年同比下降14.7%及全年同比增长2.7%相对照,确实是一个靓丽的数据。但黄淑和提醒央企,这样的成绩固然值得肯定,但要认清背后原因以及未来的艰巨形势。

  《财经国家周刊》:整个央企的经营形势较为困难,从2013年上半年的央企发展情况看,运行的数据显得比较好,你如何评价今年以来的央企整体运行情况?

  黄淑和:去年的增长我们确实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今年总的感觉也是很不容易。但是不管怎么样,面对这样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我们坚定不移地推进央企保增长,有力推进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平稳持续增长。央企都是“大块头”,这一块儿要是出大的问题,整个国民经济受到的影响都不会小。

  从今年上半年的央企运行指标来说,我概括为三个“稳”:一个是平稳发展,累计营业收入是11.4万亿元,同比增长9%;第二个“稳”是经济效益,上半年央企实现的利润总额是6315.2亿元,同比增长18.2%,其中的净利润是4703.5亿元,增长20.7%;第三个“稳”是成本增速基本企稳,上半年央企的成本费用总额同比增长9%,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了2.7个百分点。

  对于上半年的这些数据,我们并没有沾沾自喜,要看到这个数字的背后有主观也有客观的多方面因素。主观上来讲,央企确实很努力,做了大量的工作,概括来说是七大工作:第一,降本增效;第二,抓市场开拓;第三,做了风险防范,止住了一些“出血点”,清理低效、无效的资产;第四,聚焦管理提升;第五,力促结构调整;第六,引导科技创新;第七,鼓励企业走出去,推进国际化经营。

  这七条措施是国资委从年初开始着力推动的系列工作。比如其中的“降本增效”,我们要求企业把成本的降低层层量化,量化到每一个具体的岗位,总的来说,我们过去生产管理还是比较粗放,一挤还是可以挤出一批成本。

  客观方面,一个是因为去年央企的基数比较低,今年上升的速度就快一点;第二个,有些生产资料价格作了一些调整。此外,在新一届政府产生的大背景下,地方上的投资客观上还是增加的。因此,对利润增长“18.2%”这个数字,我们不能盲目乐观。现在我们眼睛盯的应该是下半年度的情况,我估计要达到国资委提出的目标,央企将很不容易。

  《财经国家周刊》:营业收入增长9%和利润总额增长18.2%的背后,113家央企的经营业绩的内部分布情况是怎样的,到底是哪些企业相对好,哪些企业相对弱?对于一些严重亏损企业我们主管部门有怎样的应对之策?

  黄淑和:这些数字已经成为过去,我们搞经济的脑子要清醒,要看到下半年的艰苦程度不会亚于上半年。我们几家大的亏损企业,短时间内要走出亏损的困境并不容易,现在国资委派了专门的力量去和企业一起查找、分析原因。

  我提出了三句话:号好脉,开好方,服好药。我们要跟企业一起分析解决问题。航运企业比如中远,大的环境就是整个航运业现在不景气,世界范围内运输量增长缓慢;同时企业挣的辛苦钱,又要拿出一大部分去付息。

  再比如中国铝业,企业生产的“大路货”产品比较多,而民营企业人员少,而且经营灵活,在同等条件下我们如何与他们竞争呢?所以我们必须要转型,否则没有办法生存。此外,还有一些企业是发展趋势没有把握好,像电子类产业就没有及时跟上产业发展步伐,一步跟不上就步步跟不上,很多企业基本处在维持的状况。

  我们要看到还有一批企业非常不错。在充分竞争的产业领域,比如招商局、华润、中化等,任何垄断都没有,但是一年也能挣出100多个亿,应该讲实属不易。另外也有一批企业虽然利润不是很高,每年挣20 40亿,但可贵的是收入在逐年上升。

  我认为,所有收入逐年上升的企业都有其自身特点,我总结有这么几条:第一,始终坚持发展主业并且很有特点;第二,拥有一批出色人才;第三,企业管理比较精细;第四,风险防控力度较大;第五,决策机制比较科学;第六,队伍凝聚力比较强。

  眼下央企有两极分化的趋向,好的越来越好,差的越来越差,而且差的企业可能要处于“困难长期化”。现在那些产能严重过剩的企业,挣一点钱相当不容易,像宝钢是最好的企业,管理应该是相当不错的,现在世界排名还是前几名,但是效益也在逐步下降。

  国资委成立以来这10年中,应该说央企实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拆开来仔细看一看,央企自身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企业发展不够平衡、发展方式比较粗放、治理机制还不够健全、管理不够精细、效率不够高、历史包袱比较重,等等。这些都是下一步国资委和央企要加快解决的问题。

  央企所处的时代

  央企监管并非只是在国内经济框架内的加减乘除。黄淑和认为,央企负责人更应心胸开阔、眼光放远,国际大环境的判断与央企成长休戚相关,在国际经济大背景下完成转型升级,才有融入全球、成为世界级企业的可能。

  《财经国家周刊》:你所讲的央企所处的经济大环境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具体指哪些?你早年从事经济运行分析研判工作,这些年又一直参加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你如何看待现在的国际经济大环境?

  黄淑和:央企未来发展的不确定、不可预期的因素应该不少。我们的国际经济环境依然复杂多变,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人们预测要3到5年才会复苏,我的预测要更为严峻一些。

  我当时对央企负责人讲的时候用的措辞更加刺眼——“准备第二次过冬”,我本来说要做好至少5 7年的困难准备,后来想想太多了,还是说了3 5年,从现在来看,5年已经快过去了,复苏并不顺利。

  那次敲警钟是敲给很多央企领导的,敲得比较重。因为我过去在国家经贸委工作很长时间,就是搞综合经济工作,所以现在我也一直在跟踪整个经济运行趋势,有些指标一看就可以看出端倪。

  对于现在的世界经济形势,我看了很多资料,社会上也有很多不同的看法。但总的看法是全球经济失衡的状况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新的经济增长点没有建立起来,过度依赖负债推动需求增长的机制没有得到改变,世界经济正处于一个深度转型调整期,短期内很难有大的起色。

  在参加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时,我大的感受是我们面临的国际环境日益复杂。现在国际贸易壁垒日益明显,西方对我们国有大企业形成了挤压之势。

  此外,世界范围内的投资贸易规则发生变化,将来我认为要注意到“三个规则”对中国经济可能产生的巨大影响。一个是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第二个是应注意bitc(《中美双边投资贸易协定》);另外一个是ttip(美国与欧洲的《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对这些规则应该尽早研究,抓紧准备应对之策。

  从中国经济大环境看,现在正处在改革开放以来最为紧要的时期。为什么呢?中国传统的比较优势在慢慢丧失,各种生产资料的成本在逐步上升,盈利空间逐步被挤压,而产业走向中、高端也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所以现在是高端这边还迈不上去,既有的一边又被慢慢挤压和步步紧逼了。

  我感觉中国经济下一步的核心是转型升级,这是中国经济的一道大坎,同样也是央企的一道坎。我早已经对央企发出警告,我们的113家央企,没有一家可以置身其外,谁迈不过去,谁将迟早被淘汰。

  我们应该坚定信心的是,一个国家一定要有自己的大企业,如果一个国家没有大企业支撑,经济块头再大,长久竞争力也不会强。以韩国为例,韩国的经济块头,我看广东省再有几年,总量差不多可以追上,但韩国的几个大企业一撑,整个国家的经济竞争力就比较强。所以,有一批具备国际竞争实力的跨国公司大企业对中国经济至关重要。

  《财经国家周刊》:近年来央企之间合并不断,下一步央企的联合重组是否会加速,特别是在产能过剩的行业,国资委有哪些新的重组思路?

  黄淑和: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不能搞“全产业链”。因为所有的跨国公司最核心的,一条是研发,一条是集成,其他的产品都脱胎于全球化背景。

  现在还很难讲具体是哪些产业要进行重组。总体上看,企业资源的整合重组主要体现在三大块:第一块是根据产业链发展的需要而进行集团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第二块就是清理中企低效无效资产,不想干、干不好的资产,通过产权交易市场,挂牌转让。央企之间,你不需要的可能是我需要的,比如你是搞电的,不需要宾馆,但是我搞旅游的需要宾馆,那就把你的资源配置给我,我给你相应的补偿。第三块就是需要国资委推动的整合,那就是央企和央企之间的整合重组。我们现在正在研究方案,因为整合是大动作,所有工作要做得很缜密。首先是能不能起到1 1>2的效果,其次是是否有利于下一步的可持续发展,第三是是否有利于企业在产业链上形成好的互补优势。有一些板块,国资委也在考虑,比如煤化工、光伏产业等,央企你也搞他也搞,可能谁也搞不好,应该进行一些整合优化。

  我们应该看到,央企的低成本竞争优势正在逐步丧失,我们对央企曾经发出警告,央企在低端产品上和民企打价格战,所有央企都要败下阵来。因此,打不过就要拔腿撤,你把低端产品那些资产,卖个好价钱,赎回来,把钱用在中高端产品上,有科技创新的企业要加速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这样才有出路。

  央企治理方******

  10年前国资委成立时即赴国资委任职,黄淑和亲历了这些年国资监管和变迁,多年的经历让他在监管时坚持按照经济规律办事,他不断提醒央企,要理性对待产业扩张,更加专注主业。

  《财经国家周刊》:你提到不符合企业投资方向的坚决不能搞,在现在这种经济形势不太好的状况下,很多主业的投资回报率可能很低,央企仍是一律不搞其他的产业吗?另外你如何看待央企和民企在产业发展上的关系?

  黄淑和:我们的原则是,不符合主业投资方向的坚决不准搞;过度依赖负债的坚决不许搞,因为你的负债率太高,会成为银行的“打工仔”,现在我们在业绩考核上,企业上升到一定负债率的,全部给他一个提醒指标,提示其要控制负债率;投资回报率很差的坚决不准搞,现在我们搞业绩考核也增加了经济增加值的指标。

  我们要注意的是,央企不能有什么都想搞的心态,要把握好与民企的关系。我们与民企之间不要搞成“你死我活”的关系,无论民营还是国有,都是中国企业,它的标签上都写着“中国”两个字;第二,国企和民企谁做强做优都是中国的骄傲;第三,国企和民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像中国移动,一家中国移动带动了中小企业1000多家,包括华为和中兴,都与中国移动带动有关。

  央企和民企有一定的互相竞争的关系,但更多的是互为补充的关系,上次我在全国政协有个发言,就提到我们的民企,我看一批高级科技人才回国创办的高科技企业,将来不可小觑,我也曾对央企讲,这批民企将来可能是中国的希望。

  《财经国家周刊》:8月份发布了央企负责人第三任期的考核结果。从央企下一步改革的目标来讲,在分类监管方面,我们会不会有一些新的考核办法出台?

  黄淑和:这几年我们在逐步完善央企负责人的考核机制,业绩考核有三大变化,第一大变化是现在规模类和速度类的指标慢慢变少,更多的是质量和效益的指标,我们力求改变央企以往更多追求规模、追求速度的趋向。

  第二大变化就是围绕转型升级、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现在设置了很多指标,比如说安全生产出问题,要扣分甚至降级;节能减排,谁没完成好任务要扣分,自主创新谁得奖要加分,这是引导央企转向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

  第三大变化就是实行了经济增加值的考核。这一点让世界的很多跨国公司都感觉到了中国的巨大勇气,在咱们这么大的经济体全面推开,他们都吃了一惊,我看一位跨国公司总裁写了一篇文章,发表在国内杂志上,标题用的是《伟大的历史跨越》,国内专家评价说这是管理的革命。

  《财经国家周刊》:2013年也是你来到国资委任职第10年,应该说你亲历了整个国资委的组建、监督、管理的全程,你如何看待这些年的央企发展?

  黄淑和:我的职业经历一直都是在搞经济,80年代在国务院搞开放经济,后来到国家经贸委搞工业经济。再后来就是在国资委搞了十年的国有经济,我体会最深的是,第一,搞经济、搞企业,一定要实事求是;第二,要遵循经济规律,谁违反规律,迟早有你苦头吃;第三,要换位思考,国资委要站在企业的角度想,企业要站在国资委的角度想;第四,要强力支持,我知道企业有困难,他们在市场经济的第一线摸爬滚打面临种种压力,要帮他们排忧解难,做他们强有力的后盾。

  所以这么多年来,我就按照这个指导思想来管理央企。企业有时候走投无路了,他有很多困难,我们不支持他们谁支持?每一次重大政策的出台,我肯定是要找一批央企领导征求意见,充分讨论,半真半假的话我不喜欢,不管对与不对,一定要大家讲真话。

  从大环境来看,我们还是要靠“改革”和“开放”这四个字来解决我们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我们30多年来的快速发展,靠了四个字—改革开放,后30年,还是要靠这四个字。现在中国经济处在历史上大爬坡的阶段,爬的是大坡,爬的是陡坡。这个坡一定要爬上去,央企同样如此。

  在我看来,下一步央企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好四篇大文章。第一个是转型升级,转不了的企业就会被淘汰。转型升级核心要抓好三条,一条是结构调整和优化;第二条是加快科技创新,在自主创新上实现重大突破;第三条就是很好地发展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二个是清理包袱,历史遗留问题的包袱要甩掉。国企干了几十年,一直背负包袱不能轻装上阵,所以步履蹒跚走得不顺畅;不该干和干不了的包袱必须甩掉,这个包袱清理出来以后,可以由国资委在央企之间来优化配置资源。

  第三个就是深化改革,建立适应市场竞争和国际竞争的良好体制与机制,建立一整套风险防范的机制、用人机制、分配机制、考核机制等这一系列机制体制,这个制高点才是央企的竞争力。

  第四个就是管理提升,要由粗放型管理走向精细化管理。这四篇大的文章如果能做好,5 6年之后央企会有一个脱胎换骨的变化。但是,每一篇文章的完成,都需要若干年的持续努力。

相关信息
e-mail:
联系尊龙凯时网址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纪检监察 | 尊龙凯时网址的友情链接 | rss订阅 | 常见问题
中国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尊龙凯时网址的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京icp13046076号 京公网安备110401400065
中恒电国际信息技术与中国日报社联合设计制作
技术维护:中国化工数据中心 email:56622999@cncic.chemchina.com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0/04/13 10:04:33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