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气候司负责人日前在行政许可问题听证会上透露,国家发改委已经研究起草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条例(草案)》,并将于近期提交国务院审议。记者昨日在采访中了解到,我国将在2016年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首批试点行业将包括石化、钢铁、电力等六大行业。这意味着我国关于碳排放权交易的顶层设计即将完成,市场规模每年达上千亿元的碳市场呼之欲出。
据北京环境交易所有关人士介绍,按照中美气候减排声明,我国计划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计划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从2011年开始,我国启动了7个省市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纳入7个试点碳交易平台的排放企业和单位共有1900多家(其中石化企业有146家),分配的碳排放配额总量合计约12亿吨。截至今年6月26日,上述试点碳市场累计成交二氧化碳约2509万吨,总金额约8.3亿元。石化行业和重点石化企业一直是参与碳排放权交易的重点,炼化、焦化、氟化工等企业充当了主力。
虽然我国开展碳排放权交易已有多年,但还一直缺乏一套有法律约束力的制度法规,此前依照的是《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来管理运行。此次国家在广泛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起草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条例(草案)》,经国务院审议通过后将形成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的顶层制度设计,并具有法律约束的刚性。这有助于各方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实施、碳排放配额的分配、碳交易核查机构资质的认定等,确保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顺利运行。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工作安排,下一步将在7个试点省市基础上总结经验,加快建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争取在2016年开始运行。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熊小平表示,未来国家建立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石化行业作为碳排放大户,被选择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的几率很大,而且石化行业碳排放核算方法也已经发布。据了解,石化行业作为碳排放大户,目前积极参与碳交易的企业还偏少,不少碳排放量比较大的行业如合成氨、现代煤化工等还在观望之中,对很快就要到来的强制性碳减排、碳交易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